1月16日,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启动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。截至1月26日的数据显示,印度疫苗接种累计超过190万人。按照计划,第一阶段预计接种包括一线医务工作者在内约3000万人——此举标志印度抗疫工作进入了新阶段。
世界第二人口大国、发展中经济体、大量的贫民窟社区、薄弱的医疗基础设施……当新冠疫情蔓延之际,诸多标签在身的印度受到格外关注。2020年1月底,印度境内出现首个确诊病例,随后其疫情发展经历了从“温和暴发”到“指数级增长”、从贫民窟疫情“堰塞湖”到农村地区成为新“增长点”的过程。
从全球范围看,印度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两项数据分别位列第二、第三位,成为受新冠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国家。
新近发布的血清抗体调查就显示,在首都新德里,约60%的被测试者结果呈阳性,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人口已感染过新冠。多位相熟的印度朋友曾告诉记者,几个月前身边就有熟人出现了类似感染新冠的症状,但并没有去检测。
在主流叙事中,印度反复强调的是新冠确诊病例的“高治愈率”,以及“每百万人口确诊和死亡率为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”。在此背景下,随着各地逐步解封,普通民众开始摆脱恐惧心理,逐渐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。
一些小区里的病例确诊警示牌仍然矗立,但日常的报纸投递、家政保洁等业务已恢复如常。在社交媒体上,人们晒出外出就餐、旅游的照片。按照政府要求,公共场合仍需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,但街上不戴口罩的行人并不少见。即使戴了口罩,戴法也是五花八门,要么露出鼻子,要么干脆把口罩拉到下巴。
尽管病毒来势汹汹,但对普通印度人而言,“下一顿的面包在哪里”是更现实而紧迫的难题。印度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,受疫情重创,2020年二季度经济暴跌23.9%,创下24年来最低,收缩幅度仅次于美国。由于超过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在非正式部门就业,顶着汹涌的疫情出门讨生计成为大多数人的无奈选择。